我這樣教出資優兒

三歲,不小了!

三歲,記憶力好,學習力強,不挑功課,一切都是好奇、新鮮,給他什麼就吸收什麼。

三歲,可以學ㄅㄆㄇ、ABC、123。他們上一年級時,已具備四年級數學的演算能力了。

           有一天,店裡來了一位客人,帶著「頭好壯壯」的兒子,媽媽一副精明能幹,笑容可掬的樣子,張顯著「母以子貴」的感覺。

          在聊天當中得知,媽媽把高薪工作辭掉,就為了專心帶孩子,甚至晚上還一起陪孩子補習英文。所以兒子雖只有四年級,心算卻已五段;不但如此,去年還越級挑戰五年級,照樣得到冠軍。

          她的現身說法,讓我也刷新了舊思維,原來孩子只是同年級中的翹楚,根本不算什麼,應還要往上挑戰才是。

          這時的我相形見拙,平日好為人師、滔滔不絕,如今竟啞口無言,由懷疑立刻轉為敬佩。剛好女兒因常寫字不專心,我原本就想找位「名師」指導心算,所以就留下電話,準備拜師去也。

          本來只是讓姊姊一個人先學,但想起我的「一半哲學」:提前學,一半也好,就連弟弟也一起帶去。然而我不知老師肯不肯收?因為兒子實在太小了,那時才三歲半,又調皮好動,要他好好的坐在課桌前一個半鐘頭,簡直如坐針氈!這樣會不會要了他的小命?

          「他會寫123嗎?」老師懷疑的口吻,使我緊張了起來,深怕年齡太小會被拒收了。

          「已經會了。」因兒子什麼事都提早學習,使得他在每項才藝或科目裡,幾乎都是最小的。「雞立鶴群」的結果,讓在同儕之中變得更醒目,學習態度也不敢鬆懈。

          「這樣的話,和姊姊一起來試試看。」忐忑的心終於如釋重負,老師勉為其難的收下兒子;但這只是初試而已,下周的複試才是一場硬仗呢!

          和姊姊一起學習,是我們夫妻商量的結果。我們認定他是可以的,事實也證明,他真的可以。

          經過兩年多的學習,弟弟不因年齡小而有學習障礙,反而在心算上嶄露鋒芒,在二○○二年世紀杯全國心算比賽中,得到了優等組冠軍,領獎時大大的獎杯遮住了他小小的身軀。記得比賽前他曾胸有成竹對我說:

          「這次我一定要,絕對要!」

          人小鬼大的他,似乎對得冠軍獎杯有如探囊取物。是信心?抑或初生之犢不畏虎?我想都有吧!

          雖然有專家說,太早學習外語,容易造成溝通障礙,甚至造成文化認同的問題,我倒認為該檢討的應該是我們大人,我們究竟留了什麼樣的觀念及環境給下一代?

          交通規則裡紅燈原本汽機車是可以右轉的,因顧及綠燈行的行人安全,所以改成不能右轉;但即使規定綠燈右轉,也會影響另一邊行人的安全啊!到底該聽誰的才對?我的經驗是:不要聽最好的,而是要聽最適合自己的。

          三歲,一個剛斷奶瓶的小朋友能做什麼?三歲,記憶力好,學習能力強,不會挑功課,一切都是好奇、新鮮,給他什麼就吸收什麼。三歲,可以學ㄅㄆㄇ、ABC、123,五歲可學彈琴,六歲吹笛子,如果有心,這些都將成為可能。因為這個事實,就在我家,一雙兒女在學齡前,早已把一些基礎教育摸透了,而且做什麼,像什麼。

          值得一提的是,除了以上這些課程外,上一年級時,他們已具備四年級數學的演算能力了。許多家長捨不得寶寶那麼小就學習,總認為他們年齡未到,因而錯過了黃金時期。我的經驗剛好相反:

          就是因為小,可塑性才大!

關鍵字:能力、學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