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科技的進步,凡事有機器代勞,以致現代小孩吃不了苦。
然而,好的習慣都是一開始懂得而且願意吃苦才得以順利養成。
在日常生活中,我會故意找一些苦頭給孩子吃,讓他們知道世間上有「苦」的存在,並把「苦」當成自然,進而能習慣它、克服它。
例如在夏天時,孩子洗澡前,我們家是不開冷氣的。除了節約,主要是讓孩子習慣於沒有冷氣的環境中寫功課,以適應各種惡劣的環境,畢竟將來的大考是不沒有冷氣的 。(這是12年前,孩子們考基測時也確實沒有冷氣)
一般孩子在暑假,運動量通常不夠,以致體能下降、體重上升,因為時間太多了,整天不是看電視就是打電腦,把眼睛都弄壞了,免疫力也降低了,連大熱天也感冒。於是我藉口為了訓練孩子的肺活量,宣布即日起游泳結束後,立馬跑公園二十圈。
當然,這是拉高目標以便讓孩子殺價的,使他們有賺到的感覺。第一天反彈甚深,苦口婆心到最後,我自己先帶頭慢跑,姊姊看我以身作則,沒話講了也跟著跑;弟弟看姊姊跑了也心不甘情不願跟在後面。
跑了三圈以後我休息一下,言明第一天先跑六圈,以後每日多加一圈。第一天真的很累,每個人揮汗如雨、氣喘如牛;弟弟一下子說肚子痛,一下子說心臟快跳出來了,而姊姊則是口太渴了,滿臉通紅的快昏倒了,千奇百怪的藉口一大堆,說穿了就是規避明天的跑步。但全部都被我四兩撥千金給打了回票,渴的喝水,累的休息一下,痛的馬上就好了。
第二天再來跑步時,姊弟雖還有些怨言,但總算跑完七圈。第三天以後不用我開口,孩子自然的跑了八圈。
當我們平日在指責孩子時,是否想到有多少不良的習慣是大人縱容、沒有對孩子要求的結果,其實只要運用一點小心思,讓好的習慣養成自然,大人小孩都能少生點氣,甚至減少親子對立。剛開始難免有陣痛,覺得很辛苦,手忙腳亂的,但不開頭卻永遠沒有機會化為常態而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
總歸是一句話,好的習慣都是一開始懂得而且願意吃苦才得以順利養成。
關鍵字:習慣、健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