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確的引導孩子,比成天只會和左鄰右舍、親戚朋友相較成績實際的多,
既不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,又有急起直追的機會。
有一位父親在罵他的小孩:「人家隔壁小華成績那麼好,都是一百分,你怎麼考這麼差?怎麼跟人家比?」兒子也不甘示弱給頂了回去:「可是他爸爸開賓士車,你怎麼只是開福特?」
我們大人常犯的一個錯誤,就是自己做不到的卻要求小孩,這位父親平時完全沒付出而只是一味要求,當然心虛的無法回答兒子的問題,如果我是這位父親,又這麼愛比較,就和兒子來個約定:「我也很希望有一部賓士車,那我們來比賽,看看是我先有賓士車,還是你的成績先比小華好?」
當然,做家長的不可能真的先買賓士車,買得起恐怕也養不起;但一定要讓孩子有贏的希望,激起孩子的鬥志及潛能,等到哪一天成績真的比隔壁的小華好時,就可以對他說:「我也做到了,因為我的賓士車就是你,我希望你努力用功,將來有一天能成為賓士車。同樣的價格,我選擇分期付款投資你,而不是買賓士車,自己一個人在享受。」
如何正確的引導孩子,比成天只會和左鄰右舍、親戚朋友相較成績實際的多,既不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,又有急起直追的機會,無論從哪方面看都是比較正面的。
有些家長只看到孩子表面輸人就會指責孩子,但卻從沒想到自己本身的用心是否也輸人呢?只想看到好的成果,而過程卻不多付出,似乎不太合理。我能體會到被指責過的孩子,因為我自己就是在「比較」下長大的,能夠感同身受。
家父很欣賞會讀書的孩子,時常拿我們兄妹和堂姊弟們作比較,多次在我們面前稱讚他們的高學歷,又感嘆我們家連一個大學畢業都沒有。我的心很受傷,這是一場不公平的競賽,立足點的不同,過程中的不平等,卻要求相等的結果,是有點苛!對方有母親,我們卻連三餐都要孩子自理;人家父母投下的心力及金錢是多少,而我們呢?當時的我很不服氣,真想反駁家父,但我不敢,因為他嚴肅的使我不寒而慄。
很欣慰現在的小孩都比較不懼怕父親了,能有較多的溝通空間,因為切身之痛,也讓我從不拿任何孩子做比較,尤其是成績。
強中自有強中手,怎麼比得完?先拿自己來比吧!
關鍵字:態度、學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