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不隨便買東西給孩子,想要的話,自己拿出實力自己賺
也可以試著和我談談條件,做做生意。
某年姊弟兩人突發奇想,把書桌用網球網隔開,當作球桌,兩人玩得不亦樂乎!因為面積大概是標準的一半,媽媽叫它「半邊桌」。
打久了,孩子要求買一台標準的球桌,我聽了嚇一跳,如果他們的夢想成真,我家的客廳絕對要來個乾坤大挪移,牽一髮動全身。
本想斷然拒絕,但又覺得弟弟說的有理,桌球是個好運動,但總不能你要什麼,我照單全收吧?好,既然你敢要,我就敢給!但有條件。我故意設下一個高標,要他也們三人(連同汐止來的這位同學)在期考成績令我滿意,弟弟眉頭一皺對我說:
「這樣太難了啦!如果其中一個考得好,可以先買一半嗎?」
「不行!你們三個就是綁在一起的。」
之後只聽到他們三人互相加油打氣、也互相鞭策的聲音,誰也不願當那個害群之馬。
兩個月後,三個都辦到了,兩個第一名,一個第二名,我也遵守我的諾言,「半邊桌」終於成了歷史。
以孩子的所需來鼓勵孩子,真是法力無邊,他們所散發出來的爆發力,也真是無可想像。我不隨便買東西給孩子,想要的話,自己拿出實力用賺的,也可以和我談條件、做生意。
我能體會孩子想要、卻要不到,那種渴望的痛苦,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動力這麼強的原因。
事情發生在我國小四下的時候,當了模範生,是老師選的,外婆很開心的從萬華帶我到桃園,我們一致認為父親一定很高興。
三十幾年的那一幕依稀猶在眼前,我把獎狀「呈」上去,他「瞄」了一眼,也許認為沒什麼,依然拿著裁縫刀與剪子工作去了,我很失望,連最基本的「口頭獎勵」都沒得到。
回到家,外婆實在看不下去了,帶著我去選一顆已渴望兩年的躲避球,我樂不可支。這一輩子也永遠記得,那顆球當時是七十五元。
得到鼓勵後,我更努力,成績始終保持前三名來報答外婆,但這成績也能只和外婆分享,父親依然……
前幾天,兒子以不可置信的口吻對我說:
「我做夢也沒想到,我們家會有球桌。」
「它」除了是每次孩子寫功課滿30分鐘後,讓眼睛休息的運動,更是我們全家飯後捉對嘶殺的朋友,鼓勵了孩子,想不到也鼓舞了大人。
現在,家裡的聲音更多了。是「笑聲」、「加油聲」!
關鍵字:態度、能力、健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