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的能力 父母親決定

功課再忙,也要運動

懂得讀書的孩子,一定要先懂得「運動」才行。

古人說:「三日不讀書,面目可憎。」

我卻要說:「一日不運動,腰酸背痛!」

          有一次的星期五放學後,尾隨弟弟到校打籃球,正好遇上李校長,她很贊同我的作法:再忙都要抽空運動,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小朋友。因為有一位考上不錯學校的高中生告訴她:「要不是小學階段利用多的時間運動,可能現在沒體力讀書了,更別妄想第幾志願了。」

          這時的我才恍然大悟,原來運動這麼重要,影響到的層級這麼高。

          根據報導指出,我們小朋友的心肺功能,這幾年普遍下降。可能是時間壓縮緊湊,運動量不足,還是把時間都拿去補習了?不知道。但愈來愈像「肉雞」是個事實。

          暑假裡,姊姊除了寫功課、打籃球及每周的游泳外,在室內惟一的休閒,竟只是坐在牆邊彈電子琴,陶醉在音樂裡。弟弟找她打桌球或遊戲,居然一律拒絕。暑假已經缺少了學校的活動,怎能她都選擇「靜態」的呢?這時,媽媽也看不過去了,於是「希望」姊姊每天至少必須打兩場桌球(在我們家,媽媽的「希望」就是聖旨),對於姊姊的視力、體力及專注力,絕對有莫大的幫助。

          至於我,再怎忙都會抽空陪孩子動一動,不放過任何機會。像上學,我一定堅持步行到校,每隔一段時間還會帶孩子到台北逛書店,但我們的交通工具不是捷運,而是各自搭乘「11路」公車。

          從萬華火車站走到台北火車站,單趟要花四十分鐘,我是為了訓練孩子的腳力及心肺功能,起先他們大喊累啦!腳酸啦!口渴啦!所以我會在中途請他們喝飲料或巧克力解解饞,還不時幫孩子加油,沿途聊天,他們心滿意足後,不知不覺就到了目的地。

          到現在,他們走出了樂趣,還經常要我找時間陪他們「走」一段,有時只為了買一本書或依本筆記本。從一開始非常排斥走路的弟弟,居然也主動要求「指定」用走路到台北,因為也惟有如此,他才能在沿路上買到他心儀的鞋子。有了目標,忘了疲累。主軸是鞋子,而「走路運動」是附屬品,是配套措施。我就是這樣帶孩子的。

          曾有一位母親,好不容易盼到自己的女兒考上不錯的高中,開學第一天,兩母女精神奕奕的到了學校,突然聽到求救的聲音:「妳怎麼了?誰來幫幫我?」

          原來是旁邊一位女同學暈倒了,他的媽媽很緊張的呼喊。同樣是進入一流的高中,有一樣的成績,卻有不同的健康狀況。要讓孩子當土雞,還是當飼料雞,就在父母的抉擇。

          運動的好處多多,不必我多加贅言,但卻最容易為人所忽略,「它」釋放了孩子功課的壓力,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孩子抗壓性增強了,不但耐操,更是耐「罵」。懂得讀書的孩子,一定要先懂得「運動」才行。古人說:「三日不讀書,面目可憎。」我卻要說:「一日不運動,腰酸背痛!」

          不運動,一切都是白搭。

關鍵字:健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