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孩子小的時候,對「所有權」並不是那麼清楚,每個人都有「貪」的意念
這是正常的,只不過父母要及時導正。
「你手上這件背心圖案好漂亮喔!要兩千嗎?」
姊姊因課業需要,常來到這家書局逛逛消費,室內較悶,把粉背心脫下給我,想不到老闆娘特別欣賞這件不值錢的衣服。
「不用啦!我自己是賣童裝的,根本不到兩百元。」
正感覺與有榮焉之時,忽然……。
「真的啊!借我看看……」
她從背心口袋拿出一盒如名片大小的透明塑膠盒放在右手,而左手拿出包裝此盒的透明塑膠紙,外加束緊的包裝條及標價,氣定神閒的向我解說。「這個就是這個……」
我一頭霧水,真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,直覺大事不妙,是個凶兆,好像在暗示我什麼?我愣在那裡,體溫上升,臉上泛紅,整身熱了起來,腦筋一片空白,不發一語,無所措手足。
「徐先生,你有沒有發現,我今天一直注意你女兒,而且在監視器看到她在這盒附近,我到地下室,她看到我又一副畏畏縮縮、做賊心虛的樣子,之後我就在地上撿到這所有包裝的證據。」
我終於知道怎麼一回事了,她把我女兒當成「賊」了。
完了!真是諷刺!架上還賣著我剛出版的新書「我這樣教出資優兒」,難道要改成「我這樣教出小偷」?
所有證據呈現在眼前,女兒百口莫辯,哭著說那是以前買的,剛好放在口袋,她沒有偷。 我選擇相信她,但不急著狡辯。而且冷靜下來的我,越發覺得事有蹊蹺。
「妳從攝影機看到我女兒把東西放入口袋嗎?」
「沒有,但她在旁邊走來走去,之後東西就不見了。」
「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女兒這盒比較少?我可以要求多拿幾盒來比較嗎?」
「廠商在裝的時候,本來就有多有少,沒有一定。」
他們還是不相信,除非提出證據。在回家的路上,我問姊姊:「沒有做,那你有證據嗎?」女兒一直哭,我安慰她要找出證據洗刷誤會。
「有啊!我寫好幾張送同學,上學期的代理老師,我也寫好幾張在家中沒送出去,可以證明我早就買了。」
到了家中馬上找到這三張小卡片,我想起來了,也看過這三張,是給三位代課老師的,於是三步作兩步跑到書局向他們解釋,而女兒趴在桌上放聲大哭。
「我們誤會她了,這是家中找到的。」
他們承認誤會了女兒,但怎麼會那麼剛好,證據確鑿,想不誤會都難,老闆娘說她願意到家中跟女兒說明及解釋,但被我委婉的拒絕了,我問她曾抓錯人嗎?
「從開店到現在,沒有。」
想不到經驗老練的老闆娘,卻栽在女兒手上,也為我們大人上了一課,大人的直覺不一定對,有時太主觀了,在真象未明前,也不宜當面認定小孩就是凶手,既傷了孩子的自尊,也傷了孩子對大人的信任。
下班回來的媽媽不死心,趁女兒睡著後,尋找更直接有力的證據,包括書包、抽屜都找不到第二盒,也就是說女兒是清白的。另外,媽媽也發現盒上有三道刮痕,怎可能是新品?
其實孩子小的時候,對「所有權」並不是那麼清楚,每個人都有「貪」的意念,這是正常的,只不過父母要及時導正,才不會小時偷針,大時偷金。
關鍵字:品格、道德標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