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家學者的快樂學習,和我的觀點不同
好多孩子真的從小就玩「完」了
玩的同時,痛苦正不知不覺一點一滴的累積
殊不知欠自己的總有一天還是要還的。
姊姊有一天放學回來說:「好像全班我讀得最輕鬆,同學一放學就衝向補習班,而我想幾點睡就幾點睡!」
媽媽回答她:「對啊!這是我們從小就開始努力的結果。」
她回媽媽一個靦腆的笑容。
上個星期六在埔里的一場演講會中,出現了一位無奈及憂心忡忡的媽媽向我求救,她不知道怎麼辦?不了解孩子的未來在哪裡?公公婆婆不贊成這麼小的孫子學這麼多,要給他一個快樂的童年,盡量玩到高興,以致小三的他成績總在後標,基礎打得非常不好。
她尋求在學校當主任的先生支持,想不到又碰上了釘子。先生堅持他以前也是國中開始讀書,一路爬上主任這個位置,自認以自己的程度能在國中把孩子教得很優秀。
這位爸爸忘了時代背景不同,那時的我們生活困苦,懂得力爭上游努力讀書來改善生活環境;而現在的小孩安逸多了,養尊處優慣了,已不知「刻苦耐勞」為何物了。
演講完之後,這位媽媽告訴我很後悔沒帶先生來聽。
同一期間兒子接受訪問時,被問及上了國中有什麼感想?他老兄居然回答:
「覺得國中反而打籃球的時間比國小多,同學們放學趕著去補習,而我卻趕著去打球。」
問他學習上會有壓力嗎?痛苦嗎?他說:「從小學習根本不知道什麼叫痛苦?什麼叫壓力?也不知別的小孩是如何玩樂?以為別人也像我們一樣認真讀書。」不知不覺中基礎紮得相當深,他忘了以前的痛苦,卻知道現在很快樂。
到了國中階段,孩子有分辨能力了,我的兩個孩子正開始享受著快樂學習的喜悅,而主任您的孩子卻才要痛苦的K書?麻醉藥退了,孩子有知覺了您才開刀,那種痛不更殘忍嗎?如果讓國中生自己選擇,沒有人會喜歡這種痛苦的安排順序。
取法乎上者得其中;取法乎中者得其下。有更好的方式使孩子更快樂學習,為什麼要以我們大人自己的主觀意識,套在無從選擇的孩子身上呢?試問我們現在的教育制度下,有幾個孩子能真正快樂起來的?
專家學者的快樂學習,和我的觀點不同,好多孩子真的從小就玩「完」了。玩的同時,痛苦正不知不覺一點一滴的累積,殊不知欠自己的總有一天還是要還的。
此時我卻想到父親常掛在嘴邊的一句閩南話:「早做早快活;慢做慢快活;不做你就不會快活!」
真正快樂學習是有順序的!
關鍵字:學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