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己的孩子自己教

計算能力每天訓練

數學好的同學,功課絕對不差,因為他會思考。

計算能力就是靠每天的幾分鐘,我們就是贏在持之以恒的幾分鐘。

          弟弟三歲多帶著奶瓶開始學習數學,到目前自己去破解題目,他不要答案,靠自己思考,以此為樂。更學會了腦中計畫。

          國一的他放學回來告訴我,數學隨堂測驗他不敢用右手寫,怕速度太快寫完之後太無聊,於是興起以左手作答,沒多久他已在「納涼」了,全班還沒有人完成。數學小老師九十九分好高興,哪知最後一張是兒子的,滿分。小老師的臉都綠了。

          實力其實是靠平時的累積,以及不接受填鴨式的動腦。許多人只知道閱讀的重要,卻忽略數學對孩子的影響更深,因為學會思考、動腦,而且愈小愈好愈有利。

          零到三歲日常生活,應開始融入生活數學,聽唱兒歌,坊間有許多CD、數字卡等……數學輔助工具。

          滿四或五歲開始學數學,利用教材從握筆開始練習至今。每次寫完批改、訂正。學習剛開始一至兩年寫功課時父母一定陪同在側。

          學會數字後可以開始學珠心算,可以增加其專心度,如果不以珠心算為專長,學習時間不能太長,因為會和正統數學相衝突。一度弟弟也常不按部就班的計算,而是用手空撥找解答,於是停了珠心算,所以二、三年是最多能忍受的期限。除了正統學習方式外,在小學寒暑假我會陪同小朋友,一起算動腦筋的運用題型,譬如奧林匹克題材等書局都有上架。

          不斷練習是唯一的路,不要以為簡單、會了,評量就不做,小學課程雖簡單,但我們會跟著學校的進度先預習一本,月考前再複習另外一本,考試前一晚再將錯誤的重算一次,達到很紮實很熟練的反射動作。

          數學好的同學,功課絕對不差,因為他會思考,也因此我兩個孩子,在國中這學期能夠免修,不必上數學課,而他們可以利用這堂課本學習課外的東西。

          今年栽竹,明年吃筍;而且年年留筍竹滿山。計算能力就是靠每天的幾分鐘而已,持之以恒,我們就是贏在持之以恒的幾分鐘。

關鍵字:學業、能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