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己的孩子自己教

從被動到主動

在榮譽心的驅使下,沒有孩子願意被動的。

當你還在抱怨孩子時,他一定是少了你熱情的支持,以及循循善誘。

         為什麼孩子能「從被動到主動」,一言以蔽之,榮譽感使然。

         孩子願意做一定有原因;排斥也絕對有他們的理由。

         陳媽媽,住在我家附近,常對我說她的兒子有怕生、不理人的個性。雖然小學和弟弟同年級,但總無法落落大方,打開心中那一道防線,人際關係出了問題,人緣也不好。

         「問題出在你身上,因為你也一定如此。」媽媽點點頭承認。

         雖然一語道破,但我還是不信邪的找這位小朋友。如她媽媽所言,遠遠看到我就躲開了,要不然就假裝沒看見。有一次我故意堵他,沒得躲了只好假裝蹲下來繫鞋帶。好,我就站住等你!他還是得乖乖站起來面對我,雖然不說話也沒叫人,對他而言已屬突破了,因為我們聊了近五分鐘。之後的每一次,遇到我都會主動問好,我稱讚他好有禮貌。

         我們兩年多沒見面了,孩子已從國小升為國中,我也不認得了。

         前幾天在便利商店內,「徐爸爸好!」我還在猜是誰呢?他可以選擇默默離開的。

         造成孩子不同的是父母作法不同,陳媽媽是被動接受,我是主動出擊!

         教育孩子除了責罵以外,還需適時的鼓勵,而且隨著孩子的年紀增長,稱讚及溝通的比例要往上調,責罵則要降到最低,孩子才願意主動做好一件事,並且發自內心。

         但我發現有問題的家庭剛好相反,大人認為孩子長大了,本來就該獨立了,做不好就是不對,用罵的比較快。沒能耐心引導,只單向要求而不是雙向互動,孩子感受不出快樂的來源及動力,當然能拖就拖,消極被動。

         堀井九仞而不及泉,猶為棄井也!大人的不堅持、不積極、沒耐心,往往是孩子不主動的元凶。還未開花結果就急著採收,強摘的果子哪裡會甜呢?

         孩子的日記每天都很認真寫,我仔細一瞧,原來導師都有回應。再怎麼乏善可陳的內容,總會擠出幾行鼓勵的話,甚至是一整頁,非常用心。如果只是固定打個勾,冰冰冷冷,學生不會好奇老師今天又寫些什麼,當然以付的態度寫日記。我私底下竊笑導師時間真多。其實不是時間多,是用心多!

         如同孩子向你說「謝謝」,你會回「不客氣」嗎?我向孩子「謝謝」,他們一定馬上回以「不客氣」,這個動作反射,我教了好久並持續追蹤,才成為孩子的習慣。如果大人自己不注重,也不要冀望孩子長大後一定會如何了。

         孩子終歸是孩子,不可能天生下來就很「自動」,哪一個孩子喜歡讀書、做家事?我們自己又不是沒當過小孩。就算現在國中了,我每天還是會問單字背了沒啊?數學寫了沒啊?是這樣的累積,兩個孩子才漸漸的由被動轉為主動的。去年女兒寒假時也是只靠鬧鐘每天七點多就起來讀生物,反而是她領導我們全家作息。因她受鼓舞了,知道讀書的好處,現在自己還自修日語及吉他。

         有些家長除了讀書外,不讓孩子參加許多服務的職位或社團,怕影響課業,卻不知同時也喪失了許多學習機會,更永遠無法體會「主動」的真義及快樂,在家中當然永遠被動,要孩子選擇性、非自願的「自動」,雙方都很痛苦,沒有從基本態度做起。

         「歡喜做,甘願受」沒這麼難,假如受的都是快樂的話。如何讓孩子了解到真正的快樂並激發出他們的熱忱,我想才是真正的關鍵。在榮譽心的驅使下,沒有孩子願意被動的。

         是孩子本身的問題嗎?絕對不是!如果少了父母當推手,我的孩子也許到現在還不會自動拖地、洗碗、讀書呢!所以當你還在抱怨孩子時,他一定是少了你熱情的支持及循循善誘。

關鍵字:態度、習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