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這樣陪孩子走升學路

同穿一條褲子的革命感情

帶孩子雖然辛苦,但同穿一條褲子的革命感情,是誰也取不走的。

對他真,對他愛;而不是一味對他好、要求他好!

          幸福來自關懷,快樂源自付出。無論社會怎麼改變,這兩點卻是不會變的。

          有些年輕的父母,為了生活品質,為了保有自己的興趣及娛樂,為了多賺點錢,只好把孩子交給別人養、別人育,把培教外包。

        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,卻有人說父母不是最好的老師,給別人帶也許更好。這該從何說起呢?

          現代家庭大多是雙薪,父母兩人都累,於是什麼事都想花錢省事,連教養也不例外,卻從不考慮後遺症,欠缺通盤考量。

          生意就是這樣,順顧客意的就是好手藝,誰管你什麼副作用。所以,你想要的結果會回來;很抱歉,你不想要的也會回來。品行、健康、親情,這些需求豈能外包?

          外食真的好吃,但你知道裡面有多少味精及調味料嗎?有沒有農藥?誰理你。課業交給補習班,成績是上來了,但人家會管你的孩子近視一直增加嗎?不會。因為連父母自己也認為看書本來就會近視的。結果分數換來近視,口腹之欲換來胃病。誰會細心的提醒孩子看書三十分鐘要休息一下?誰會體貼地告訴孩子冷飲、炸品要節制?只有父母。

          我的一位鄰居留美好幾年,學成歸國結婚後,自己每天上班去教人家的孩子英文;卻將自己的小孩交給安親班,還說了一句:「哇!好輕鬆,有用。」另一位教鋼琴的媽媽,也是把孩子送去讓別人教;因為自己帶時,孩子根本不認真,像塊橡皮糖似的黏著媽媽。恨鐵不成鋼時,真想一腳把他踢出去。

          為什麼教別人孩子就特別有耐性?說穿了就出在人家可是拿錢來學習的,而且預期不像自己孩子那麼高。孩子學得好是幸運,學不好也不會像教自己孩子,出現那種一定要成功那種莫名壓力。因為期待沒那麼大,得失心也不大,更不會有失落感,自然得心應手。但是被你帶的孩子就很倒楣了。

          易子而教不是不好,而是要看年齡層。如果像交換學生那樣,已在原生家庭生活過十多年,品行、學業都沒問題,和家庭感情甚篤,扶正之後才外放,這樣做我倒是非常贊同。看看外面的世界,以成熟的態度體驗人生,自己面對困難點,反而會更珍惜原生家庭父母的愛。

          這就是為何有的父母不敢太早讓孩子出國的原因吧?中文基礎都未打好,連文化認同都有問題,沒有強烈的歸屬感,何況是對當作旅館的家?以前的時代,孩子生得多,雖然辛苦,但親子感情很好,孩子抗壓性大,對長輩尊重、孝順;現代少子化後,反而一些基本的都要再教育,長大後卻怪孩子不貼心、不關心。

          你希望易子而教,其實問問你的孩子,如果可以選擇的話,說不定他們也很希望易母而生、易父而養。

          一葉障目,不見泰山。帶孩子雖然辛苦,但同穿一條褲子的革命感情,是誰也取不走的。對他真,對他愛;而不是一味對他好、要求他好!

          認真做,努力做;就是圓滿,就是成功!

關鍵字:品格、能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