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這樣陪孩子走升學路

少了壓力,也少了競爭力

孩子愈小,適應力愈好,可塑性愈高。

一切的壓力都是好事,都是成長。

          十二年國教美其名是減輕國中生的壓力,但減輕壓力的同時,是否也減低他們素質與能力。何況壓力有減輕嗎?沒有。在大學裡被罵素質低,出社會被批能力差,背負這種壓力更難過。

          適當的壓力會幫助孩子成長,植物也不例外。曾在報紙上看到一則豆芽菜的故事,覺得心有戚戚焉。內容大概是一位先生覺得很奇怪,為什麼自己家裡的豆芽菜細細乾乾,而專家種的長出來就是肥肥胖胖?

          她太太解釋,因為家裡種的是小孩子在玩,把它丟進培養皿,愛怎麼長就怎麼長,所以又細又乾。但專業種豆芽菜就不是這樣的。當種子灑下時,會在上面蓋一層重物,所以當種子蹦出來的第一時間,碰到的就是個壓力。它必須告訴自己,要把自己的臂膀肥厚,才能舉起這個重物,突破壓力。

          孩子愈小適應力愈好,可塑性愈高。自己的孩子也只有自己了解,大可不必為他們,排開這麼難得的機會,一切的壓力都是好事、都是成長。不要以後又罵孩子是溫室裡的花朵,這就太冤枉他們了。

          為孩子排掉壓力的是你,罵他們的也是你!

          十二年國教真正免試,不看國中在校成績?很好啊!不用考又有學校可讀,但明星學校誰讀?又開始搶了。

          又被批有錢人的遊戲,有的絞盡腦汁寄戶口,按月繳費也在所不惜,又回到國中學區登記制的結果,會造成越區就讀得更嚴重,而且素質下滑。再好的高中沒錢也無法擠進去,結果還是不公平了。制度怎麼改,一定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,所有根源及解決方法,還是在家長手上及腦袋上,不必矮人看戲,隨人道好,沒自己主見。

          「不知民情難為相,不知地形難為將。」前車之鑑可為參考,鄰國日本歷經「無壓力教育」十年,現在科學、數學競爭力下滑,為了提升下一代的競爭力,又決定將小學教育書總頁數將從四千多頁,暴增到六千多頁。大概在六、七年前,一位住在日本的朋友回來找我,談及他的兒子好快樂。小一、小二都不必讀書,直到小三學校才開始要求,當時我和孩子好羨慕他們的快樂學習。

          但現在卻風水輪流轉,度過這段期間後,我們反倒成為大家羨慕的對象。十年河東,十年河西。

          但我們還一直鼓吹、強調無壓力快樂的童年,結果快樂的童年卻蛻變為壓力超大的青年。

          面對,是解決所有難題的良方;成長,更是目前家長迫切需要的課題。

          家長不成長,觀念不改變,教育制度再怎麼改都一樣。因為當你的孩子永遠痛苦,問題也就一直存在。

          看到我兩個孩子學習熱忱依舊、幽默依舊、笑容依舊,就知道自己的「教育理念」是對的。

          也難怪電視上常以台語這麼說,就看你認不認同了。「死觀念若改,賓士積架隨你駛;死觀念若不改,繼續騎你的歐都麥(機車)。」

關鍵字:能力、學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