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一位忠實讀者對我求救的問題。
她非常認同我的教育理念及方法,所以對六歲的兒子在品行上很嚴格,課業上認真提前。阿公看了很不捨,對她說:「人家某某人隨便讀,父母不陪也上台大醫學系。」這句話讓她心裡很受傷,加上鄰居及親戚家族間的閒言閒語,她都快撐不下去了,每個人都眼睛大大的等著看她笑話。
「是啊!她阿公說的也對。」我回答她。
但請回答我,是父母不陪上台大的多,還是陪了上台大的多?也許成績是上得了台大,那品行、情緒有上台大的水準嗎?難說!社會版常看到名校高材生,甚至有一研究所榜首,因壓力大克制不了衝動,看到穿短裙的女生就想要偷拍。如此高學歷資優生脫軌行為,當然是和家庭教育脫不了關係。
另有一位國稅科員通過高考財稅、普考、初等稅行、基北北區財稅、稅特三等北區財稅等公職考試,前途一片光明,誰考得贏他?結果他跑去向一位中醫師索賄被判刑兩年。
很抱歉,品行又不算分數,情緒管理也沒人重視,這一塊大家不屑討論,只知道課業好就有機會上好學校,造成有些孩子的行為和自己所讀的學校校名,很難連結在一起。言十妄九,未見全貌,看見黑影就開槍。姑妄言之,姑妄聽之!她聽進了我的話,不要理會這些人。懂的人不會批評妳,稱讚妳都來不及了。為何要在意那些不懂的人?
兩年後的現在,媽媽把兒子帶得非常棒,上小學後在班上人緣非常好,因為她也交代兒子,一定要幫助同學,解答課業,如同我書上寫的我兩個孩子一樣。這些優異的表現,阿公也看在眼底,居然要出錢給孫子上安親班,想要讓功課更棒,但這時反而是媽媽覺得不必要,因為只要跟著我的書去做就夠了。
兩年,只要兩年!我的書加上認真去實踐的媽媽,讓固執的阿公無話可說,我從不談大道理,只看成果論。
有個老師告訴了我一個真實故事,一位孝順懂事的國中生,因為父親喜歡賭博,每天沈溺於牌桌。兒子為了讓父親戒賭,於是每天都跟著父親坐在牌桌旁,故意不讀書氣老爸,叫他回去讀書也不要,都要考高中了⋯⋯除非爸爸不賭跟他回去,但沉迷在牌桌上的老爸哪裡會肯?
後來孩子還是考上建中,老爸嘆了一口氣:「孩子沒什麼讀書也考上第一志願?要是當時我不賭陪他回去讀書,那不是榜首狀元了嗎?」是後悔呢?還是不滿足、太貪心的馬後炮?不知道。
但我知道一件事,這種懂事、肯上進的資優孩子真的不多,你能保證自己的孩子是屬於這一類型的嗎?還是要賭一次?人家父母不陪也上台大?那品行、情緒不用陪嗎?
我不敢。所以,我的理念很簡單:拉資質不好的一把,資質好的,拉他更上一層樓。
關鍵字:學業、品格、態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