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補習也能教出金牌兒

聽你的話或服你的話?

           有一次我聽到一位媽媽對著孩子說:「早餐一定要吃一顆蛋,不然沒營養。」於是夾著蛋放入孩子碗裡。

          「自己都不吃卻逼我吃!」孩子嘟著嘴不服、反彈。

          「回答得真好!」我敲邊鼓幫這孩子,這一位媽媽尷尬的傻笑。

          三腳貓笑一目狗?五十步笑百步,一樣的,誰又有資格說誰呢?官大學問大?還是父母一定對?

          曾有一媽媽為了教育小一的兒子,採取一次到位的高壓手段,迫使孩子不敢再犯錯。那天爸爸上小夜班,十點多回到家一進門就說:「好累」,不知情的兒子,無心順口說了一句:「活該!誰叫你那麼晚回來。」

          媽媽火冒三丈、不容分說的就賞兒子兩個巴掌:「爸爸那麼辛苦賺錢,你還這樣說他?」

          當然他不敢再說話了,立竿見影。但小一的孩子哪懂?有這麼嚴重嗎?孩子是錯,但罪不及兩個巴掌吧?打人的媽媽又對了嗎?錯更大!小時你可以對孩子如此,孩子也會表面滿口應承,但也會積怨在心中,到國中了不知道誰打誰了?你的暴力動作,無形中被孩子學到了。學齡後,有記憶、有自尊了,以暴力解決就是錯誤示範。等他有能力了,怎麼可能吃這一套?他會走自己的路。那也就是大人開始覺得怎麼孩子不聽話的時候!

          許多人好奇,為什麼我們管得動孩子,我們家的兩個孩子特別聽話?尤其都到了高中。因為孩子信任我和太太,我們從小就不欺騙、就講道理、就注意公平。自己做不到的,就沒有資格要求孩子。不打馬虎眼,不隨便應答,不應付了事,不食言硬拗,每一件事都做到他沒話講,做到他也會跟著做。

          你要先贏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,他們才會走在你希望他們走的路上。

          和兒子在家桌球打到一半時,垃圾車來了,太太要我先去倒垃圾回來再繼續打,我堅持打完這局才去倒,寧願自己提著兩包廚餘去追車子,也不要影響孩子的興致,這些孩子都看在眼底,哪一個不感動?你說,我的話他們聽不聽?服不服?能讓自己孩子聽話,不是靠父母的淫威,而是以道理、以自己的行為讓孩子耳濡目染,父母的話隨時間飛逝而得到印證,自然而然父母的話,就是金玉良言,奉為圭臬。

          這是女兒在國二班刊中的文章〈以父親為師〉:

          家是每個人的避風港,是我們居住的場所,其中還住著一位值得我效法的人—我的爸爸。許多人說:「態度決定一切。」有好的態度,就等於成功了一半。我的父親就有這個特質:良好的態度。大人們常常希望小孩擁有好的學習態度,自己卻又做不了孩子的學習模範。但是,爸爸不像一般的父母一味要求孩子做東做西,自己卻在一旁看電視。他會以身作則,先做模範才來要求我們,使我覺得:既然爸爸都做了,我也應該加以嘗試!記得三歲左右時,就已經開始學ㄅㄆㄇ和ABC,那是因為有爸爸「堅決」的態度,我才能提前學習,否則哪有父母忍心讓一個幼兒去學那麼多東西呢?到了一年級時,因為學校要教英文,爸爸更是努力的讀英文雜誌,為的就是想把我和弟弟的英文教好。從那開始,和弟弟每天背十個英文單字,卻不吭聲反抗,只因爸爸背得比我們多。如果沒有爸爸的教導,我小學的成績也不會那麼好。雖然小學的重點,都是爸爸幫我畫的,但是現在不一樣囉!我已經會自己讀書、自己畫重點、自己準備考試⋯⋯不必爸爸幫忙,因為爸爸已經幫我把「讀書」變成習慣,而習慣成自然,可見爸爸真的花了很多心血在我和弟弟身上!以父親為師是我最好的選擇,從他身上可以使我學到不少東西。希望將來的我也有能力,使別人從我身上學習,並以「我」為師。

          想不到我單字背得比孩子多,讓他們不敢吭聲、反抗,也跟著背?這一招這麼好用?其實既簡單也困難。問題都出在父母不肯先帶頭做,而是先要求孩子,當然效果不好。孩子不只聽我的話,而且服我的話!

          說穿了就是身教,而不是只有言教。聽你的話?沒用,只有小時會聽。要服你的話,才能走一輩子!

關鍵字:情緒、品格、道德標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