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分男女大小,只有是非對錯;
不分成績高低,只看盡力與否?
不能光看到表面有形的假公平,
我要的是實質無形的真正公平。
女兒從小就是乖乖牌,常被調皮的弟弟欺負。我因同情弱者的心態作祟,在姊姊偶爾犯錯時,總是捨不得罵就輕輕放過;但弟弟看在眼底就很不服氣,一樣的錯卻不同待遇?
他認為在家裡只要是他錯,一定被我罵得霹靂啪啦,毫不留情面,累積的不滿終於在小五時一次引爆:「你們都憑印象就說我錯,同樣行為,為何姊姊沒被罵而我被罵?你都重女輕男,對姊姊比較好,連我們老師也一樣,打女生時都比較小力……」
兒子幾次抗議下來,我和太太接收到了,知道他已不滿許久了,導致心中不平衡。但我也不會置之不理,何況姊弟兩個都是我的孩子。我很納悶,我有這樣嗎?會嗎?我一直自認很公平的呀?但仔細回想,兒子所言似乎也不假。
父母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偏心,卻還以為自己是現代包青天?或許是因從小女兒一罵就哭,於是心軟捨不得罵;但弟弟就不同了,他是大過不犯,小錯不斷;看了就無法不生氣,偏偏罵也罵不哭,直覺認為他無心悔改,於是更火大更用力罵,這點我承認是我的錯。
從這刻開始,我自我檢討要體會他的感受,不能再讓他覺得大人偏心。為了兒子的管教問題,還曾和太太吵到凌晨兩點呢!本來是父子問題,結果卻成了夫妻問題。不過很意外的,這樣反而造成兒子抗壓性夠,可能習慣了更耐罵吧?
「爸爸不對的部分我會修正,至於老師的部分,你只想到老師對男生比較兇,都沒想過你們比較調皮、比較不聽話、也比較會做怪的部份?如果男生也和女生一樣乖,老師還是對男生比較兇,那才是老師的錯。」兒子沒話說了,因為不要只想著檢討別人,也要回頭看看自己是不是有盲點。
原本姊弟倆是在客廳共用餐桌一起寫功課,但我們常在客廳聊天,弟弟又常吵姊姊,所以姊姊讀國一時,我把她單獨調到書房,安靜、桌寬、視野好,又有冷氣好舒服,小六的弟弟又不爽了:「我這只是餐桌,不是書桌,又只能吹姊姊門口那台電風扇,不涼又吵。不公平!什麼好的都給姊姊……」
這一次我有點發火回擊:「對,你說的沒錯,我真的很不公平!你們兩個都是我的孩子,把你生成資優生,卻把姊姊頭腦生成那樣?如果還是覺得不公平,不然你和姊姊的腦袋互換一下,那個位置給你坐,冷氣給你吹,如何?」
兒子嚇死了,什麼?我這個聰明的換那顆笨的?這麼恐怖?連忙搖頭拒絕。「我才不要咧!我還是想要我自己的這顆頭。爸!你很公平啦!」從此以後兒子絕口不提了。
媽媽也偷偷叫他來,不給姊姊聽到,想不到兒子先開口:「我知道你要說什麼啦!」
「你天賦異秉,已得天獨厚了,再怎麼吵,但你記憶力佳,還是第一名,但姊姊沒辦法,太吵了就沒辦法讀書。書房對你而言是錦上添花,但對姊姊而言可是雪中送炭。唯有這個做法,你們兩個才會同時進步。」
我們家不分男女大小,只有是非對錯;不分成績高低,只看盡力與否?不能光看到表面有形的假公平,我要的是實質無形的真正公平。
關鍵字:態度、道德標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