媽媽不會回答的話

同學都是這樣過的啊?

同學不做,以後她們是護士

你如果願意這樣做,將來你是護理長

為什麼要和同學一樣呢?

  兒子的一位同學,高一升高二那一年的暑假,整天都在打電腦、看漫畫、討論小說。當媽媽的擔心光陰虛度,要他撥點時間看看書,想不到兒子搬出全班當救兵:「每個同學都是這樣過的啊?」

  母子講到快吵架,媽媽不相信,於是在班上的臉書網站,問起全班同學,真的是這樣子過的嗎?在我家是這樣,暑假的每天早上,兒子必定到圖書館報到,下午四點左右回家後再出去打個球。他的自我要求甚高,絕不可能虛擲光陰!看到貼文的這時,他人正在加拿大多倫多,接受為期半個月的英文物理訓練,根本一刻不得閒。

  我要太太貼文回應說:「我兒子才不是這樣過的。」

  太太卻回說:「我才不要當壞人,連『讚』我也不要按啊!」其實在暑假裡,兒子的生活比平日更警醒。

  真的如他同學所說,「每個」同學暑假都這樣嗎?敢讓他媽媽打電話調查嗎?其實只是他的一面之詞,卻拖全班下水當墊背,模糊焦點來合理化自己錯誤行為。有些想偷懶的孩子,為了解除父母心防,進而影響大人的判斷,就會用「大家都一樣」來推拖。

  每個人讀書的時間分配與方法都不同,同學都是這樣,不代表你的孩子一定也要這樣。

  幾個月前,我在校門口聽到這段對話。都已經快遲到了,有位媽媽才剛載著孩子抵達,孩子一下車,媽媽馬上催促:「快遲到了,趕快!」

         「怕什麼,後面還一大堆人」孩子回道。聽了孩子這樣的回話,媽媽卻彷彿吃了一顆寬心丸,不再催促。

  大家都這樣,不代表大家都對,父母要教導孩子,甚至要以身作則的,就是要反覆要求「做好自己本分」。要與同學相比,就要比誰比較準時,而不是比不對的部分,來彰顯自己並非是最差的。

  報載曾有一名國中畢業生,為了籌措註冊費,整個暑假每天剝牡蠣六個小時以上,一整天卻僅能賺兩百元,但為了繼續升學,他還是繼續堅持。父母應該提醒孩子:「這種刻苦耐勞的精神及求知慾,你跟他也一樣嗎?」

  女兒的高中畢業紀念冊,包裝高貴典雅,先是有一精緻硬外殼包裝,再以特製的美麗大袋子套入,完全不像國中、小那樣,只有一本簡簡單單的冊子那麼陽春,我對女兒說:「啊?這麼浪費?包裝這麼高級,到最後袋子還不是要丟掉?」

  「別人是別人,不會是我。」

  對!她回答的真的很對,不好的習慣,為何要和別人一樣?

  有一位讀護理系的同學,成績總是不理想,老師建議她:「放假時你也可以讀書啊?不要只想著玩。」

  「才不要!這樣會被人笑,同學都沒人這樣做。」

  「同學不做,以後她們是護士;你如果願意這樣做,將來你是護理長,為什麼要和同學一樣呢?」

  梅花香自苦寒來,寶劍鋒從磨礪出。想要成功的人,就是要勇於和別人不一樣!

關鍵字:學業、態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