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家長在孩子小時不敢有太多的要求,深怕看到可愛的孩子向他們擺臭臉,然而,多數的家長在小學時不要求分數、不要求態度,分數起起伏伏,並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。但等到孩子漸漸長大到國中了,漸漸發現孩子的分數不再像以往一樣如此出色,開始要求態度、開始要求分數,孩子受不了反彈,家長才在煩惱該如何是好,而這也是典型的青春期問題。
一般而言,媽媽才會有這種心軟的問題,我有一個認識的媽媽也是這樣,怕孩子太辛苦不要求,現在上不來才再害怕,有一句話叫:「慈母多敗兒。」小的時候不要求,長大後卻一直逼小孩讀書、補習,壓力那們大、反差太大才會有青春期!但是我們家的教育理念卻恰恰相反,我們小時候要求孩子習慣、態度,孩子小時候不會臉臭、腦彆扭,可能是不會、又或者是會害怕,也因此這個時期,我們大人可以要求,直到他國中定格之後、養成習慣之後,再慢慢放手,孩子反而會感謝你!
該做的就是要做,臉臭還是要做,我的孩子小時候臉也是很臭,然而,當孩子看到自己的成績都是第一名、都是一百分,臉還會臭嗎?不會的,反而大人講的話會相當有說服力,甚麼時候要開始注意孩子情緒的問題呢?大概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,大人們必須要考慮孩子們的感受,不能大人希望怎樣就怎樣,這樣會和孩子天天吵架。小的時候要要求、要有原則,如果小時候沒有要求到習慣好,以後長大了才反過來想要要求孩子,將會相當的困難,屆時不會只是臉臭而已,可能連嘴巴都是臭的,還會跟你頂嘴。
因此,要求孩子必須要趁孩子還小的時侯,在小時候進行磨合,長大後漸漸放手,放手後小孩進一步大人退一步,前面要緊後面要松,前面不緊長大後根本無法要求!
關鍵字:情緒、態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