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沒脫線,根本沒時間思考創意。
每一樣都在意,每一樣都小心
那就不敢挑戰了!
到底幫不幫孩子?許多父母很困惑,不知如何拿捏?不幫?孩子那麼累,沒時間、睡不飽,不忍心!一直幫、幫太多,又怕孩子被寵壞了變「媽寶」、「爸寶」,甚至生活白痴,怕日後無法獨立,失去生活能力,太多爸媽問我這個兩難問題了。
上個月到桃園大溪一所國中,發問時間有位媽媽告訴我:「國中的兒子很脫線,什麼都能忘記,要幫他嗎?」
「他態度及成績如何?」
「都不錯。」
哎!要問孩子脫線的事,問我就對了,因為我家就有一個!
「如果是正向的、認真的忙而將正事忘了,我會鼓勵你一定要幫,不然他會沒時間睡覺,就如董事長需要一位祕書提醒行程一樣。我也因太忙,常要太太幫我記東記西,難道我有錯?你兒子認真,要幫他但得設停損點,到了大學已過了課業高峰期,就要學會放手,只需留雙眼睛觀察即可,不然會有後遺症出現。」
這位媽媽豁然開朗,一下子就懂了。我大略可歸納成兩點判斷原則:
一、不忙就不幫,不因正事忙的脫線我也不幫,至少讓孩子學會了承受及面對,有能力可以自己解決自己惹出來的問題。
二、努力、認真、態度佳,忙於正事的孩子我一定幫;但也只幫到高中畢業為止,幫一輩子就是錯。
課業及能力至少要抓住一項,我比較貪心,兩項都要,所以才變通設一個停損點可以兼得。
不要怕被批評為直升機父母,至少我們願意付出、懂得要求,品格、課業、態度都能保得住一個水平。孩子上大學後我們放手,獨立的生活能力絕對還來得及訓練回來。
反觀批評人的孩子,可能他連自己孩子的品格都帶不好,光有生活能力、光能獨立何用?獨立是遲早的事,但品格不好一輩子完蛋。
大部份越脫線的人,越有資優的特質。而資優生有三大缺點:一、自私、自我。二、EQ差、脾氣差。三、嚴重的脫線。而脫線也分兩種,資優型的脫線是正常的,請給予空間;一般型甚至是平庸型的脫線,那叫掉漆、不在乎、無所謂,態度一定要矯正回來。
兒子曾嘀咕:「我連這種小事都要記、都要管,這樣我什麼事都不用做了。」
「大師」開示的是,太注重枝微末節的人,是成不了氣候的,資優孩子心中有自己一套邏輯。原來脫線在兒子的口中,成了他們這類人的大優點,聰明人有聰明人的想法。說的也沒錯,牛頓連小事都要管,那牛頓也不會成為牛頓了。
「如果沒脫線,我根本沒時間思考一些創意。每一樣都在意,每一樣都小心,那就不敢挑戰、不敢闖了。限制太多,那又表示什麼?這種脫線可以被體諒,真正不能被體諒當藉口的,應該是脫線又不認真思考的迷糊。」
我這老爸好像換人當了,被自己兒子訓了十分鐘,因為他說得太有哲理,我只能乖乖的豎起耳朵聽,不敢回嘴。他從高二起,連續選上班長、副班長,姊姊第一個跳出來吐槽:「選一個脫線的人當班長,你們全班不是廢了嗎?」
媽媽也接著說:「他們班上的同學眼光不好,要自求多福了。」其實這可能和他不計較的個性有關。夜自習的晚餐常是同學的零食來源,餓的人隨時會找他,袋子內一定有乾糧、豆乾、餅乾。我還奇怪他的人緣什麼時候變這麼好?原來是靠賄賂來的,哈哈!但有趣的是,他對公事很盡責很謹慎,不敢怠慢,也沒聽說出過什麼差錯。
奇怪ㄟ你!原來只敢脫線自己的事?從小丟掉的東西不計其數;課本能丟、制服也能丟;水壺、泳褲、雨傘、手錶……。最近到台大修課,保溫便當也可以丟?去年找不到一件很好穿的外褲,細想之下才發現丟在加拿大,全球都快佈滿他丟的東西了。除了黏在皮膚上的以外,什麼都能丟。
其實他是非常有資格脫線的人,無時無刻不為自己興趣、理想、前途打拚,認真努力的人我怎能不幫?
不過這種人,我老了絕不跟他單獨出門,一定也會把我弄丟!
關鍵字:品格、態度、能力